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从就业工作的重点指标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来看,与去年同比分别呈现下降趋势。经济形势、应届生的求职观念和高校专业结构的设置对此均有影响。
有人将当下就业形势比作“就业蜀道”。而一份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签约率普遍下降达一成,这一数据无疑令人担忧。
除了升学之类的迂回路径,就业同样未必那么刚性,而更多有着海绵效应。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以及大型国企的招聘指标,往往可以自上而下地下达刚性的任务,最多大学生毕业年,似乎也只需这些部门和国企多吸纳一些,便可从容应对。不仅如此,国内其实一直执行有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一些大中型企业招聘应届生,甚至可以直接获得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最多毕业生年份的就业问题,似乎同样可以应用上述杠杆来调节。
然而,非市场化的大学生就业补贴,甚至是招聘指标任务,其实并不能制造无穷无尽吸纳就业的“海绵”。现实中,部分央企的业绩下滑,甚至出现巨亏,自顾尚且不暇,遑论为大学生就业解忧。至于就业补贴政策,更是难免“肉包子打狗”。例如,国内一家著名通信设备制造商,同样也是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大户,一边受业绩拖累裁减人员,另一边却照样招聘大学毕业生,享受补贴政策。只不过,从其裁减的人员来看,多半正是刚招入的新人。可见,就业补贴并不能真正帮到这些职场新人。
至于说就业率低一定程度上也来自求职者的挑剔,这或许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恐怕未必全在求职者一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位不仅更加稳定,福利也更为优厚,大型国企占据了优势的资源和市场,而另一边,则是中小企业艰难度日。求职者的挑剔,未尝不是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不过,正是处于夹缝中,甚至不受就业市场待见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高达90%的就业。
所幸,这一吊诡现象,恰恰为最多毕业生就业年的求解提供了思路。唯有进一步收缩行政权力,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让中小企业有机会进入更多的领域,才能真正创造出最具就业吸纳力的“海绵”,而到了那个时候,就业“蜀道”或许才有望豁然成坦途。
Copyright C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009job.com 浙ICP备17056111号-2
地址:东阳市振兴路 EMAIL:hr#009job.com(#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