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job.com导读:“史上最难就业年”这七个字就像熟门熟路的常客,每年总在毕业求职季到各大报纸的头条“串门”,但当背后的数据支撑越来越庞大,比如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699万创建国以来新高、京沪两地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到底是哪里牵绊住了毕业生就业的脚步?当高校扩招、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毕业生求职期望高等理由都已经司空见惯的时候,《纽约时报》却援引哈佛教育专家托尼·瓦格纳之言“道破天机”:未来职场年轻人不应该是去找一个工作,而是应该去“发明”一个工作!
“发明一个工作”,听起来像是扎克伯格、马云之流才做得到的事情,其实瓦格纳道出的未来求职趋势,并不是让每一个毕业生都具备扎克伯格和马云的创造力,这里的“发明”旨在要求:当世界变化之快已经让你的专业无法再跟上社会脚步的时候,即便你运气好能找到第一份工作,想更进一步,恐怕还得对那份工作进行再发明、再策划和再设想,其实说白了只有一个:就是重新学习和做出创新改变的能力!
技术进步让现有知识与工作迅速脱节不是危言耸听
在微博上有这样一个段子:“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现在呢?除了玩手机,废人一个。”段子流行背后传递的恰恰是目前学校传授的内容跟不上职场变化的信号。王霰弦涤诒本┮凰211高校的广告学院,如今在深圳南山一家广告公司任文案策划工作,用她的话来说:“大学里教的那些东西出来一样没用上,刚进职场全是瞎猫撞着死耗子,以后混迹了几年才终于能靠点经验养活自己。广告投放载体的变化、制作技术的更新,这些学校的理论和实践根本跟不上。”与她有同样感受的,是出身于985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万妮,“现在大学里还在讲马列新闻理论与80年代的新华社、人民日报通讯写作技巧,出来工作发现这些早过时了,与现在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操作手段相比,学校教的简直就是老古董。”
其实王龊屯蚰莼顾愕毕轮俺〉男以硕,最起码她们的专业毕业后还有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等着她们去找,更悲惨的是那些学了四年,发现社会变化之快已经完全把专业淘汰的人!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早在2011年就刊登过一篇名为《工作的终结:未来我们还能找得到工作吗?》的文章,“技术确实会催生新的工作,但只是就业率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历史告诉我们,它还能让工作消失,而且相当快!10年之内,很多岗位很有可能销声匿迹”。也就是说,未来“史上最难就业年”也许会出现得更频繁。
未来职场要求新人自己去寻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
东阳人才网:试想一下,进入大学之前你的专业可能还有可对应的社会岗位,可四年之后,这个岗位已经不再需要补充新人了,那是被动,还是主动做出改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知识不断在变,企业必须不断培训新人,但企业通常没办法教他们如何去思考。未来的职场年轻人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他们要愿意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乐意去寻找新机会或者自己创造机会,这种特质会在传统职业逐渐消失后变得越来越重要。”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也认为,“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是两回事,所谓专业背景,是你学过什么专业;所谓专业能力,是指你掌握怎样的能力。如果你有没有读过某个专业,却有某方面的能力,不妨在这一能力方向进行尝试。能否跨行和有新的创造力,取决定作用的是你的能力。”
至于学校的改变,放眼全球早有成功案例可循:作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之一———芬兰,是唯一一个让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做好创新准备的国家,学生更多的是在学习概念和创造力,而非事实,学校有很多选修课程,同时政府、学校、企业环环咬合,立体化的创新能在每一个细节迅速传递。而《纽约时报》还介绍全球正在有越来越多学校“被重新发明”,比如美国就有一个由100个学区组成的团体E dleader21正在开发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创造性的思考、交流、协作和发明引入到常规教学之中,用于及时传授21世纪的技能。
Copyright C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009job.com 浙ICP备17056111号-2
地址:东阳市振兴路 EMAIL:hr#009job.com(#改@)